日本电子维修技术 水冷【原创】详说D5泵-进阶篇 (9.10至第五节:复




(本文分上下两篇,如果您想了解D5各个型号的不同和D5与DDC的差别,请参考上一篇: 详说D5泵-基础篇

详说D5泵:进阶篇

一 D5改装
我们知道,对于DDC水泵,加个上盖基本上是必须的。大部分DDC改装上盖都可以明显改善DDC的最大流量(倒不一定会增加扬程),而且DDC的上盖一般都不贵,不像D5的上盖选择少价格高。那么,D5需要一个改装上盖么,需要么,不需要么,需要么,不需要么(纠结中……)
其实,纯从性能上说,D5的原装上盖已经是优化过的螺旋结构,大部分改装上盖还达不到原装上盖的效果。你把D5买回家,直接套上一个4分管就可以用了。如果你用三分管,D5原装盖可以很容易攻出一个G1/4的接口,然后就可以接3分管水冷接头了。如果觉得接口占地太大,可以把原装上盖的接口锯掉一截再攻丝。

G1/4丝锥:一定看清是BSPP G1/4-19丝锥。我手上这个是日本Yamawa丝锥,第一次看见还说怎么造电子琴的也做丝锥了,细看原来不是Yamaha

tap.jpg (219.22 KB, 下载次数: 22)

2011-8-19 11:30 上传



tap2.jpg (263.87 KB, 下载次数: 11)

2011-8-19 11:30 上传



攻好内螺纹。

tap3.jpg (146.84 KB, 下载次数: 9)

2011-8-19 11:30 上传



上一个冷头好像质感还不错。

tap4.jpg (134.62 KB, 下载次数: 9)

2011-8-19 11:30 上传



锯掉一截原装上盖效果。

G5 tab.jpg (178.48 KB, 下载次数: 10)

2011-9-13 13:41 上传



既然没有性能的提升,为什么还要上盖呢?其实,D5上盖除了YY,还是有一些实际用途的。

比如说XSPC的泵箱一体上盖,体积小,自带水箱,经济实用。还有一种是放在双光驱位的。XSPC的这两款泵箱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排泡有一点麻烦。进水口为了避免漩涡延伸到离D5泵腔进水口很近的地方,如果D5转速稍快气泡会被D5吸走。如果是调速版D5或者有个调速器可以反复调速会好很多。

XSPC-TANK-RES_01.jpg (103.38 KB, 下载次数: 8)

2011-8-19 11:31 上传

XSPC-DUALBAYD5-RES_04.jpg (124.18 KB, 下载次数: 10)

2011-8-19 11:31 上传


XSPC的两种泵箱一体上盖。


另外Koolance的上盖是可以直接接水箱的。Koolance的带一个D5盔甲,其实也不能算是盔因为没它D5压不上去,老实说这盔质量一般,我一共接触到三个Koolance的盔,两个都有毛刺。

cov-rp450_01.jpg (76.7 KB, 下载次数: 10)

2011-8-19 11:33 上传


Koolance上盖,可以配Koolance自家的60mm水箱。

EK的D5上盖种类最为丰富,有普通上盖,泵箱上盖,双泵并联和双泵串联上盖。
如果打算用EK上盖和水箱要注意EK的新版水箱X2直径是60mm,老版水箱是50mm,但目前所有EK水泵上盖都只提供50mm母口。买连接套件要看清是50到50的还是50到60的。

D5_X-topV2_02.jpg (94.51 KB, 下载次数: 6)

2011-8-19 11:33 上传


EK改装上盖之一

EK-D5 X-RES-TOP100_01.jpg (47.68 KB, 下载次数: 8)

2011-8-19 11:39 上传



泵箱上盖,带连接套件和水箱。

EK-D5-Dual-Top-BK_01.jpg (90.55 KB, 下载次数: 8)

2011-8-19 11:39 上传


双泵串联上盖

d5-dual-top-2-loops-black_01.jpg (45.32 KB, 下载次数: 8)

2011-8-19 11:39 上传


双泵并联上盖,双水路神器。



alphacool.jpg (77.36 KB, 下载次数: 8)

2011-8-19 11:42 上传


AlphaCool的上盖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接口方向,一共有四种入水出水的组合方式。


BP-D5TOPAC2-BK_01.jpg (129.81 KB, 下载次数: 10)

2011-8-19 11:43 上传



BP-D5MA-SL_02.jpg (57.21 KB, 下载次数: 9)

2011-8-19 11:43 上传


Bitspower的上盖套件提供了多达5个接口(3个入水、两个出水)但体积也没比原装D5小多少,可以买亮盔和黑盔,YY的成分居多。Bitspower还有一款双泵串联上盖,也比较大。


对于接口方向多说一句。这种两进口两出口的上盖,两个进水口里选哪一个关系不大,两个出水口里如果选了垂直转子平面的出口而不是转子切线方向的出口,等于出口处加90度急弯,性能会有一点下降。

众多市场上可以买到的D5上盖里面,只有EK的较原装D5上盖有小幅提升, 其他的……YY的代价啊。

另:我记得亨利那儿也有卖D5盔甲的。






评论

二  D5进阶

前文已经说过,D5的优点在流量,D5的最大理论流量1200L/h,比DDC最大的500L/h大了不止一倍,现实中当然远远到不了这个数字,但是说明D5泵还是有潜力可以挖掘的。提高流量的方法无外乎增大扬程和减小水阻。增大扬程的方法一般就是双泵串联。双泵串联理论上最大流量不变,但扬程翻倍,反映在实际流量上,一般能得到20-40%的流量提升。减小水阻方法就多了,比如少用直角,简化水路等等。最好的办法是——买东西之前做好研究。冷头水阻当然不是越小越好(不然老式的粗水道结构怎么会被淘汰),但也决不是越大越好。比如说,EK HF用水流喷射产生紊流进行热量交换,然后用微水道将水导走;XT则完全用密密麻麻的微水柱产生紊流。且不说日后好不好清洗的问题,XT的微水柱带来些许温度交换上的优势,完全被水阻增加后流量的降低掩盖掉了。类似的还有像BlackIce的高水阻排和swiftech Epsilon显卡冷头。很悲愤的说这些玩意我全买过,最后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泵,我最多的时候在一个机器上用过4个D5泵。再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除了半价出掉的,剩下的零碎都闲在家里,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凑出一篇评测给大家看。内牛满面的杯具人生啊。现在想想,精准的把握是高效的前提,这种能力小到组水冷、改汽车、装修房子,大到造飞机、改航母、规划企业,每一样都要用到。相比之下,烧钱是这世界上最简单、最不具技术含量的事。建议大家尤其是自己有个制造企业的,有空翻一下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那书有点左,但我想每个人都会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到个中的玄妙。

扯远了,减小水阻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方法就是拆分水路,把原来串联冷头分到不同水路中并联。这个方法有点难理解,分开后水阻应该是多大还多大,为什么会变小呢。粗略的说,水阻和截面有关,截面越大水阻越小。把串联水路变成并联,等于是把截面加大,水阻随之减小。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想也想不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比喻,只能很不恰当的拿电路来说明。电阻相当于水阻:电阻带来电压降,水阻带来水压降。电流相当于流量,一个完整的回路,出电池和回电池的电流一样,出水泵和回水泵的流量一样。比方说一个18V的电池,接6欧姆和3欧姆的电阻,串联起来电阻是9欧姆,过两个电阻的电流都是2A。如果把电阻并联,过6欧姆电阻那路电流是3A,3欧姆电阻那路电流变成6A,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都比串联的时候有了很大提高。并联后总电阻变成2欧姆,也比串联小了不少,总电流变成9A,大于串联。这是一个很不合适的比喻,因为水阻根本不是像电阻那么算的,但并联水路带来总水阻降低的道理差不多一个意思。

看一个实际水路的例子。
串联水路:  D5泵—Swiftech GTZ CPU冷头—RX360排—EK-9800 显卡冷头—RX360 排—水箱—回D5泵   这样的一个水路流量是1.4加仑/分。
将CPU和显卡分开,变成:

CPU一路:D5泵—Y型三通—Swiftech GTZ CPU冷头—RX360排—水箱—D5泵, 这一路流量是1.49加仑/分

显卡一路:D5泵—Y型三通—    EK-9800 显卡冷头   —RX360排—水箱—D5泵,  这一路流量是1.98加仑/分

每一路都超过原来的1.4加仑/分,而且,过泵的流量变成了两路之和:3.47加仑/分, 比原来的1.4加仑/分增加了一倍多,基本发挥到D5泵的极限了。而且,水泵有个不太常提到参数是泵效,D5泵的最佳泵效在3加仑/分附近,流量从1.4加仑/分提高到3.47加仑/分,泵效也会提高。

并联水路操作起来有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水路均衡。从电阻那个例子可以看出,电阻小的那一路电流大。实际的例子里粗水道的9800显卡冷头水阻低于CPU冷头,流量提升也比较多;大水阻的swiftech CPU冷头流量提升有限。实际上,如果某一个冷头水阻过高,并联以后那一路流量反而会降低,比如用一个XT和一个显卡冷头并,你会发现XT那路水基本不怎么流,串联的时候倒还能动。这种一头冷一头热的并联水路是需要极力避免的。一般对于一个泵两个泵组成的并联水路,流量比在1/2 和 2/1之间基本上已经是底线,低于或高于这个比例还不如串联算了。这就需要你在计划水路的时候大概平衡一下每路里面用到的冷头,让两路的水阻差得不要太多。理工基础好的,可以查一下自己所用冷头的PQ曲线,估计一下水阻。一般人,手上又没有流速计的话,可以在试水的时候大概看一下两路水流回水箱的速度是不是差不多。

当然,你可以根据需要有意让某一路流量大些,比如说你不经常玩游戏就可以让CPU那一路流量大一些,你有两块300W的大显卡就可以让显卡那一路流量大一点,并且根据并联原理把两个显卡冷头也搞成并联的。凭我极其有限的经验,一般来说,冷排喜欢大流量,冷头里面微水道设计的显卡对流量要求一般,像南北桥冷头这样的粗水道结构尤其喜欢大流量。CPU冷头里面,喷射结构的冷头需要大流量,像XT这样的微水柱设计,对流量倒不那么挑剔,流量差点也还能对付。当然,所有的冷头冷排在就一两个泵的条件下,都是流量越大越好。

所以,对于冷头较多,水阻较大的水冷系统,D5或者双D5串联后加并联水路可以带来额外的流量,这可以算是D5泵特有的一个玩法。DDC这种大扬程小流量水泵玩不了这个。DDC的理论最高流量也就是500升/小时,合2.2加仑/分,并联以后DDC自己往往成为系统的瓶颈,更何况DDC的最佳泵效在1加仑/分附近。

先不要High,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水温可以下降多少呢?呵呵,我知道的,XT流量从0.5加仑/分到1加仑/分,温度可以降低1度多,从1加仑/分到1.5加仑/分,温度只能降低个0.5度左右。再加上冷排等等因为流量提升带来的改善,温度大概能降个2度就很不错了,除非原来的设计很差劲。我以前的一套系统,改成并联水路以后,满载温度就降了1度多。所以,流量的增加在水冷里面,远远不如冷头的改进和冷排的增加效果明显

并联水路见得不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个Y型三通水路很难布置得好看,大部分弄成并联水路的都留家里自己享受那一两度的温降去了。不然一上CHH,底下肯定一堆回帖说水路太复杂啦立交桥啦飞线啦……这里我可以提供一个不用Y型三通搞并联的方法,虽然,它只是昙花一现般飘过,现在只留下传说。请继续关注下一篇:《昔日传奇》



评论

三、昔日传奇

D5-T3_package.jpg (421.37 KB, 下载次数: 9)

2011-8-26 06:28 上传



D5-T3_backside.jpg (388.83 KB, 下载次数: 8)

2011-8-26 06:29 上传



话说这款传奇般的泵箱就是Primochill Typhoon III (台风3)。 从图示可以看出,这款泵箱在竖放的D5泵旁边开了两进两出四个接口。如果机箱是中塔(690 II,600t等等),冷排一个在顶上一个在底部,有这么一个泵箱放在中间的光驱位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CPU,主板和上面的冷排一路,显卡和下面的冷排一路,走线简单漂亮。更为关键的是这款泵箱即使在现在,也是将D5泵潜能发挥得最好的一款泵箱。且看下面的评测数据:

冷头用Koolance CPU-350 和EK Supreme,冷排为Swiftech MC320 和BlackICE GTX360,这些零件组成一个水阻非常高的水路。

D5加EK改装上盖,所有冷头串联,流量仅有0.79加仑/分。
用Y型三通拆分水路,一路为KL 350+MC320,一路为EK Supreme+GTX360,前面的一个分路流量变成1.11加仑/分,后面的一个分路流量变成0.94加仑/分。两路之和为2.05加仑/分。

如果用台风3呢?
只用台风3的一对进出口,所有冷头串联,流量是0.74加仑/分,和原装D5上盖差不多。
把上下两对进出口都用上,一对给KL 350+MC320,另一对给EK Supreme+GTX360,前面的一路流量变成1.26加仑/分,后面的一路流量变成0.98加仑/分。两路之和为2.24加仑/分。

前面说过,EK的D5上盖是众多改装上盖中唯一能够超越D5原装上盖的。实测中,台风3在各种并联水路环境中要比EK上盖加上Y通高出10%左右。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超越过。

这么牛B的表现来源于台风3独特的扩展泵腔设计(Pump Expansion Chamber,简称PEC)。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水在D5泵腔内被离心甩出之后,还会经过第二个泵腔,这个泵腔将水压重新调节后再将水从两个出口导出,相当于原有D5泵腔的扩展。从效率上说,扩展泵腔的效率要大于一个Y型三通的效率,从而使流量有所提升。

台风3的扩展泵腔,图中白色部分

t3_b_02.jpg (274.15 KB, 下载次数: 7)

2011-8-26 06:33 上传



扩展泵腔内部

t3_b_01.jpg (297.4 KB, 下载次数: 8)

2011-8-26 09:23 上传




那为什么这么牛的一个产品,会只卖了半年、总共卖了不到一万套就退出市场不再生产了呢?说来话长,且让我从头说起。

台风3的设计者Geno是美国德州的一个楞小伙。他大学主修机械。大学毕业那年他去找工作,面试那天到得有点晚。他冲进电梯后,被后面一个同样匆匆忙忙冲进来的胖女人把脚给踩了。兄弟们,美国的胖女人可不是你女朋友体重120斤天天嚷嚷着要减肥的那种胖,是那种晾条裤子出来你以为是被套的那种胖。Geno痛得差点心梗,等清醒过来看了一眼,好么,皮鞋头差点给踩爆了。他怒骂一句,你TMD会不会走道啊。过了10分钟,Geno一本正经走进会议室,他差点又一次心梗:桌子后面坐着的正是那个胖妞。

Geno的火爆性格给他带来很多麻烦,但他绝对是一个天才的Modder。他05年成立了一个小型工厂,主要从事电脑改装设计,在Mod界小有名气。07年,他开始给Primochill设计水冷产品。台风3就是他最成功的一个作品。

前文提到过,D5的原装上盖经过多年优化微调已经到了基本无法改动的地步,种种D5上盖也就是提高YY,加几个标准接口而已。Geno最先意识到扩展泵腔的效率要高过Y通,并且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扩展泵腔的体积和形状。但怎么把这个扩展泵腔和D5泵腔连接起来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D5泵腔是个螺旋结构,螺旋的直径必须和D5转子相符不可改动,但Geno觉得螺旋的深浅是可以改动的。他把螺旋加深,D5泵腔和扩展泵腔的开口就变大了。可当他把开口加大到原来的两倍以后新的问题来了。要想让出来的水更多,进去的水也要跟着变多才行。Geno很郁闷的发现,D5泵腔入水口的直径(1/2英寸)是不能变动的,因为入水口是和转子对应的,要想加大入水口除非换转子。山穷水尽之时,Geno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在不改动入水口直径的前提下,改变入水口的形状,用一种类似文丘里管的结构让水加速流入,并轻微改变入水的角度。这样,经过差不多六个月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组合。据他自己说,整个扩展泵腔设计可以让D5的效率提高10-20%,但是,有些关键地方,哪怕变动1%,效率都会大幅下降,变动5%之后就没有任何提高了。

台风3的D5泵腔出水口,图中蓝圈部分为D5原装上盖的出水口大小。

t3_a_03.jpg (320.57 KB, 下载次数: 8)

2011-8-26 06:35 上传





不夸张的说,这种设计是D5上盖的一次革命。但不幸的是,设计和生产不是一回事。设计和生产的脱节为这款传奇产品的悲惨结局打下了伏笔。

Geno把这个设计卖给Primochill的老板Brian。 Brian按照Primochill产品的编号将它起名为Typhoon III with PEC。 Geno原打算用POM当原料,但台风3结构非常复杂,POM加工成这样很难。 Brian坚持用亚克力当原料,因为亚克力铸模并不麻烦而且容易控制成本。Geno也就没有坚持,将台风3加入Primochill的元素后交给Brian开模,在中国一家工厂铸模生产。中国工厂做出台风3的三个部件,寄到美国Geno的厂里,粘接和气密测试后发货到世界各地。

这个看起来完美无缺的计划实施起来却不那么顺利。台风3在09年六月上市以后一边吸收市场反馈一边改进,中间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我们知道,亚克力最怕醇类溶剂。以前版上不有人用酒精把亚克力洗花了么。其实,亚克力的粘结剂也怕醇类溶剂。所有的台风3出厂的时候都贴着一张条,如果使用乙二醇冷液(比如Feser one),泵箱损坏不提供质保。但谁知道人家把这条一撕会用什么呢。 最开始,为了保险,台风3用胶粘接后还套上一条半透明胶带(据说是军品级的)。用户大骂难看以后,台风3匆匆换了胶水,不用胶带了。

胶带版台风3,其实只有这款才是封得最严实的。

DSC00939.jpg (200.3 KB, 下载次数: 7)

2011-8-26 06:36 上传



台风3只给用户提供Primochill自家的塑料快拧,质量上实在不想多说。想用金属的么?不好意思,台风三虽然用标准G1/4接口,但这接口要下沉2mm左右,所以只能上Primochill自家的金属宝塔。我玩水几年,手上接头种类说不上齐全但也有不少了,居然楞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安上的。不得已只能买Primochill的宝塔,这绝对是我用过最差的宝塔。民怨四起之后,台风3提供了一种很粗的垫圈,这样BP和Enzotech的冷头终于可以安上了。

坑爹的接口:

typhoon_barb_2.jpg (186.92 KB, 下载次数: 6)

2011-8-26 06:36 上传



typhoon_barb_1.jpg (233.21 KB, 下载次数: 5)

2011-8-26 06:36 上传




台风3刚上市的时候可谓是素颜,也许Geno觉得透明的就很好看了。用户抱怨以后,Primochill开始做银色和黑色的栅板,一个卖39美刀。顶大半个台风3的价儿。有人说台风3加水放水麻烦,Geno很郁闷。其实他设计的时候,台风3前面故意设计成凹面,并留两个孔,只要把机箱往前倒个90度,台风3在最低处,水就会流空。但用户不领情,一个几十斤的大机箱转来转去有那么容易么。Geno教育大家其实可以自己在上下钻出个G1/4的接口,这事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台风3银色栅板

Capture_01743.jpg (165.62 KB, 下载次数: 5)

2011-8-26 09:35 上传




台风3水箱的凹面设计

D5-T3_volute.jpg (403.03 KB, 下载次数: 5)

2011-8-26 06:39 上传




糊弄不过去的事情在后面。最早的一批台风3前面都有一道刮痕,很多人以为是来得时候就裂了。其实是中国厂开模的时候把模给刮花了。Brian跟中国方面说了几次把模具磨一下,可惜中国这边E文不灵光,也可能是忘了,这到疤就一直留在上面。Geno看着一座山似的挂彩部件也没有办法。八月份开始,有人发现台风3开裂了。Geno说肯定是冷夜有乙二醇,用Primochill的吧。其实Primochill的冷夜质量还不错,他家还有一款不导电的,据说是可以直接往主板倒的,但是其实用不了两天就没电阻了。很多人为此换了冷液, 20美刀一瓶。 到了十月份,用户发现即使用Primochill自家冷液,台风3照样裂。这时候,返修率已经达到5%。没什么厂家可以承受5%的返修率。Brian把中国寄来的台风3送到美国一家实验室化验。发现台风3亚克力里面的紫外稳定剂大幅超标。一般亚克力里面会放0.05%的紫外稳定剂,过量紫外稳定剂使亚克力变脆。从中国寄过来的台风3里面,紫外稳定剂含量甚至高达10%。美国的实验室说要么中国这边把旧料回收接着用了,要么就是根本没认真称,“用手抓一把就放进去了”。 Brian跟中国方面说的时候,中国这边辩解说没有这事。 Brian终于受不了了,花大价钱找人把1吨多重的模空运回美国,找一家美国工厂生产。 这件事改变了很多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Geno提到过一件事,中国方面开模前曾经说,你这东西弄薄一点,一个可以省0.23美刀的料钱。Geno听着很晕,一个省0.23刀,5000个才能省1千多刀,至于么?

前脸上的疤,在前方注水口的旁边:

scratch.jpg (206.17 KB, 下载次数: 5)

2011-8-26 09:38 上传



开裂的台风3:

res3.jpg (180.98 KB, 下载次数: 5)

2011-8-26 06:38 上传




我手里第一个台风3是在中国生产的,用了几个月以后裂得不成样子。第二个台风3是10年三月在美国生产的,用了三个月以后接口处也裂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亚克力铸好以后需要处理释放内部应力。Brian没有意识到这一步的重要性,他并不清楚对于台风3释放应力最佳的条件是什么。同时,Geno并不擅长设计亚克力工件,他一直说要是用POM就没这事儿了,这也恰恰说明他设计的时候没有仔细考虑过内部应力。因为没有经过反复测试就匆忙上市,这款产品最后返修率高达25%,最终,在10年五月份,Primochill T3停产下市。 之后,Primochill的网站关闭了长达半年之久。

我说这个故事并不是想指责Primochill,实际上,我对Primochill的印象还是比较中性。很多水冷厂家(尤其是国内的)也就比普通作坊大不了多少,产品线短,研发周期不可能拖得太长,很多新品上市前没有时间好好测试。作为一个普通玩家我当然没法对厂家说什么,我只想对其他玩家说,如果看到有新品上市,尤其是没什么历史渊源、技术传承的产品,最好等一等看看反馈再买。相信你也会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代产品不少都有过悲剧结果。

这件事给Brian和Geno的打击都不小。 Geno说他拿到的钱除以他花在台风3上的时间,连1刀都不到。 Brian指责Geno的设计导致他公司差点破产。两个人吵翻了。 Geno说Brian威胁他要么放弃产品提成,要么就要用他的设计。然后,Geno这个德州猛男放出狠话:最危险的是一无所有的人。两个人差点就对簿公堂。最后,Geno带着他的新设计离开Primochill,另投他处。Primochill借鉴Geno以前的一款设计也推出了新一代产品。这两款同父异母产品的近况如何,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孪生兄弟》。





评论

上一篇我们说到Geno与Brian二人反目。Brian曾经威胁Geno要用他的设计,但最后他并没有这样做。个中原因就不清楚了,也许是他不想沾官司惹麻烦,毕竟米国山寨东西的代价不像天朝这么低廉。我倒觉得可能是扩展泵腔的设计实在太复杂,不是照猫画虎就可以模仿出来的。另外扩展泵腔加工难度高,成本压力要大很多。最终Brian从Geno放弃的一款设计中提取了一些元素,应用在他的新产品里。这款新产品没有像坊间流传的那样叫台风4,而是另起炉灶,起名为Myriad (无穷)。

看图说话
Myriad的外形。售价69美刀

primo d5-1.jpg (73.37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17 上传



开箱照。零件是够多的。注意Primochill吸取了台风三光驱泵箱震动的教训,配送脚垫比较厚实。

primo d5-3.jpg (104.13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17 上传



一共有三种荧光可选。

primo d5-4.jpg (68.95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17 上传



泵腔结构。伸出来这个架子大大降低了YY值。

PC-RES-MDD5_5_l.jpg (187.94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20 上传




同时推出的还有Primochill Myriad 光驱水箱。后面开了6个孔。

PC-RES-MDD5_6_l.jpg (313.5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24 上传



可以自己再多开两个。

Primo res.jpg (107.76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24 上传





我们再来看看Geno的新设计。其实在10年三月Geno意识到亚克力产品问题以后已经开始尝试设计POM版D5泵箱。和Brian“离婚”以后,他把这个设计卖给了DangerDen,命名为Monsoon (季风)。

外形明显YY很多,现在看到的是带脸版的,售价139美刀,是Myriad的两倍。

ddmonsoon10.jpg (249.02 KB, 下载次数: 6)

2011-8-31 12:34 上传



D5带着一套比较YY的盔甲

ddmonsoon22.jpg (171.78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58 上传



也用了厚实的胶垫。

ddmonsoon20.jpg (169.56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33 上传



上盖,配透明亚克力,外观和Myriad相似。

DDmonsoon15.jpg (89.73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32 上传



内部,中间的脊据说是为了防漩涡。注意内部上方有两片透明LED窗。

DDmonsoon16.jpg (153.32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32 上传



去掉上方DD Logo盖板,露出LED电路板

DDmonsoon12.jpg (140.9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40 上传



LED电路板

DDmonsoon13.jpg (146.48 KB, 下载次数: 4)

2011-8-31 12:32 上传



比较有趣的是LED的开关在前面。

ddmonsoon18.jpg (121.82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33 上传



DD还出了不带脸的标准版,售价99刀。 (可以花24刀买个脸儿)

DD basic 1.jpg (133.12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56 上传


标准版还少了D5泵盔。

DD basic 2.jpg (97.29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56 上传



同时DangerDen也出了一款6孔水箱。

Black-Black-Side-01.jpg (368.08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3:06 上传






把DD Monsoon和Primochill Myriad放在一起,要不说东西不能比呢。

DD vs primo.jpg (320.18 KB, 下载次数: 3)

2011-8-31 12:52 上传



DD vs primo 3.jpg (297.43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52 上传



DD vs primo 2.jpg (362.62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52 上传



这两个单D5双水路泵箱的外形设计上可谓高下立现,当然价钱摆在那儿。性能上呢?

Primochill的Myriad,等于是在D5泵腔中对角方向开了两个孔,让水从两个方向甩出。如果两个水路水阻比较平衡还好说,如果不平衡水泵效能损失相当大。Geno之所以放弃这个设计,是因为在这个设计不能像扩展泵腔那样对压力进行调节。不管怎么说,Primochill承诺给台风3用户免费换这个Myriad,诚意是有了。我看到这个水道,欲哭无泪,连用都没用就直接出了。

Primochill Myriad泵腔内部水道

myriad internal 1.jpg (194.76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47 上传



泵腔上盖

myriad internal 2.jpg (181.84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48 上传




再看Geno的设计。这次他吸取台风3亚克力的教训,采用POM材料。POM力学性质堪比金属,比亚克力结实。但POM有个麻烦的地方,它耐溶剂,很难粘接得牢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水冷里面亚克力粘接件多得是,POM粘接件非常少的原因。所以,像以前台风3那样三个零件粘出两个腔是不可能了。 Geno决定先把扩展泵腔和水箱一起做出来,然后在泵腔和水箱之间粘上一个内盖,最后在水箱外面加一个透明的亚克力外盖。由于POM加工难度高,台风3里面的深螺旋没了,扩展泵腔也不可能设计得像台风3那样复杂,这就限制了Geno把扩展泵腔的优点发挥出来。虽然Geno自己说新的泵箱在双水路里性能有20%的提升,实际上,独立测试说明这个泵箱和EK上盖加Y通没什么区别,甚至要差一点。至于这个泵箱值不值140刀就不好说了。

扩展泵腔内盖

DDmonsoon17.jpg (166.05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2:33 上传


D5泵腔离心出口。

ddmonsoon23.jpg (145.92 KB, 下载次数: 3)

2011-8-31 12:33 上传



有意思的是,这款泵箱依然是在中国生产,然后寄到Geno的工厂,由他工厂里的两个人粘好内盖,气密检测以后寄出。中间也出过一些质量问题,但好在及时更正了。这可以看作是米国之痛的一个缩影:不相信中国制造,但必须得用中国制造。

DangerDen看起来对Geno老哥不薄,Geno也有点走火入魔,痴迷于扩展泵腔设计。他先后设计了单DDC泵箱、双DDC泵箱,双D5泵箱(3光驱位),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占5个光驱位的双D5泵箱。他把这些设计统统交给DangerDen,但就目前情况看,DangerDen只生产了这一种单D5泵箱。

Geno的单,双DDC泵箱设计

monsoon_ddc_dual_ddc.jpg (201.53 KB, 下载次数: 9)

2011-8-31 13:10 上传



V5的5光驱位双D5泵箱,中塔机箱是别想上这个了。

dd55bayv1.jpg (119.08 KB, 下载次数: 5)

2011-8-31 13:10 上传




个人觉得,单D5搞并联水路可以把D5大流量的优势发挥出来,DDC由于本身流量的限制,搞并联水路会比较悲剧。那个单DDC双水路泵箱我实在想不出卖点在什么地方。 另外,扩展泵腔设计形式上相当于一个三通,对水路的要求很高。 一般人的水冷系统,可能总共也就有6,7个冷头冷排,平衡起来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两路水阻差得稍微多一点,水阻高的那一路流量就会低于串联时的流量。而且,一旦系统某个硬件变动,就得重新考虑平衡。单D5泵就一个泵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有双泵,让两个泵各管一路,然后公用水箱是最简单省事的方法。

DangerDen估计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只生产了单D5双水路泵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候,水冷界横空闯出一匹黑马,把双泵光驱位泵箱市场占领,DD想靠Geno性价比不怎么高的设计分一杯羹已经不那么容易了。这款泵箱性能如何,为什么上市以后一改再改,请继续关注本文最后一节《复杂泵箱》。




评论

长文慎入。如果不打算入手452,可以直接跳到本节后面讲水路组合的部分。如果打算上手452,建议看一看前面说452版本和缺陷的部分。

在基础篇中我们曾提到D5缺点之一就是个子太大。其实,D5泵芯里面线圈、电路板并不算大,就是有颗电容太占地方了。想玩得狠点可以尝试改装电容锉短泵壳,安全起见我还是不说了。D5占地这么大想把两个D5外加一个水箱放进双光驱位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10年底,我的两个台风3全坏了,当时手上有两个D5泵闲着,就计划着改装一个EK的上盖,装上两个D5和水箱,再塞到光驱位里。这个时候,Koolance的450x2面世了。为了厘清Koolance这一系列泵箱的,我们就从这个最早的泵箱说起。

先看图,Koolance两个D5泵“头碰头”相对摆放,等于是把两个D5上盖拼在一起,再加上一个水箱。这样设计照顾水路的的同时兼顾美观,非常巧妙。泵箱体为POM,透明泵窗为亚克力,用铝制面板加内六螺丝压在泵箱体上。

Reservoir_x450.jpg (55.49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2 上传



由于两个D5相对摆放,震动相互消减,再加上水箱本身很沉,带上泵和水的重量,一共差不多有5斤,防震做好了,在比较结实的机箱上运行起来基本感觉不到震动。

Reservoir_b_x450.jpg (52.02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2 上传



侧面看,450x2附送一个盖子,用来堵住一个D5泵位,这样就可以选择只装一个D5。

DSC04211.jpg (196.59 KB, 下载次数: 3)

2011-9-10 10:43 上传



水箱内部,注意中间的挡板用于除泡。

Inner_design_x450.jpg (95.76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2 上传


水路上,相当于两个D5泵并联,各自管一路,然后公用水箱。 那个时候我还正用着XT,更喜欢搞双D5串联。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水箱里面还是可以做做文章的,比如水箱内部用软管把两个进水出水口连起来就成了串联,中间搞一个隔板就可以分成两个独立水路。研究好以后准备入一个试试,赶巧在年底事情多,不打算折腾了,就拖了一阵子。

结果,到今年年初,之前好多人买的450x2到手还没捂热, Koolance 452X2 就出来了。这绝对是市面上最复杂的泵箱,也是打补丁最多的一款产品,从问世到如今短短10个月已经有了4个版本。

我手里的是今年2月入手的,也是最早的版本。那个时候还不叫1.0版,估计Koolance没想到后来会出那么多麻烦。 之后很快就有了1.1版, 1.1版比起1.0版只是改动了LED导线槽的位置,让打在面板上的光更加均匀。

rp_rev1_0.jpg (11.09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5 上传

rp_rev1_1.jpg (11.73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5 上传



对比起450x2,452x2可以看见450的影子,设计更加成熟。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水箱中间多了一个隔板,把水箱分成左下/右上两个部分,原来450里面的4个水口就被这隔板分到两个水箱里了。

rp-452x2_p0.jpg (73.73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8 上传



水箱内部,蓝色和紫色的是水路回水口,红色和绿色是两个泵的入水口。

rp-452x2_2.jpg (48.65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9 上传



水泵将水加压后从后面板上的红色和绿色水口流出。

rp-452x2_1.jpg (29.24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0:49 上传



最容易迷糊的地方是,水箱和对于水泵的位置在对角方向,也就是说,左边的水泵对右边的水箱,右边的水泵用左边的水箱。

rp-452x2_d1.jpg (38.13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21 上传



452巧妙的地方在于,中间的隔板上面有个1/4寸大小的孔。452提供一长一短两种堵头,用长堵头的时候,堵头一段伸到中间,将隔板上的孔堵住,两个水箱就完全分开了。用短堵头的时候,只是堵住水箱外壁的孔,内部隔板上的孔就把两个水箱连起来了。这样,用户就可以自己选择是要完全独立的两个水路还是共享水箱的两个水路。

side plug.jpg (211.55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00 上传



452上下两个水箱有少许不一样。下面的水箱内部挡板下面有个凹槽。

partsinside.jpg (252.36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2:06 上传


其实设计452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会有人搞双泵串联,这个凹槽就是有意为串联水泵留下的。只是当时串联套件工艺没搞好(现在也不成),一直没上市。我当时只能用水管在后面把一个泵的出口和另外一个泵的入口连起来。这样弄的问题是,后面写的“泵入口(P1/2 in)”其实不是真正的“泵”的入口,而是水箱的入口,真正泵的入口在水箱里面。像我那样连,水会先回水箱,在里面转一圈,然后再进泵,这个效率可能会打折扣。452的串联套件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套件中U形镀镍铜管用于方便的连接两个泵,透明的亚克力套件内部有通道,直接扣在水箱回水口和泵入水口上面,等于是把两个口连起来,不让水在水箱里闲逛,提高了串联的效率。

452串联套件

cnt-rp452x2_p0.jpg (58.1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01 上传




亚克力套件安装效果:

serial.jpg (179.7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02 上传



如果你眼尖,会注意到这个亚克力串联套件上面带着胶垫。它正好可以放在下面水箱的凹槽里。用螺丝固定后,严丝合缝。水不会进去也不会出来 。这样,水箱用长堵头还是短堵头,用长堵头的时候下面的水箱有没有水都没关系。这里要注意一个事情,亚克力套件放到下面的水箱,U形串联套件也得装到下面的一对接口。好多人出问题就是因为U形套件装到上面的一对接口去了,官网上的图就TMD装错地方了。

下面水箱内部的凹槽

lower res.jpg (20.89 KB, 下载次数: 3)

2011-9-10 11:07 上传



官网上的错图,迷惑了不少人。

cnt-rp452x2_p1.jpg (98.92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04 上传



肯定有人想问,那能不能把这亚克力串联套件放到上面的水箱里去。答案是:能塞进去。但是,上面的水箱没有凹槽,而且,上面的水箱内部只有两个螺孔,安装亚克力套件的三根螺丝只能用到两根去固定套件下沿。这样,亚克力串联件上沿就没法密封。水箱顶上不容易灌满老是有空气,最后水路里面总是有气泡,气泡一过泵就弄出很大的响声,关机以后放上一晚上噪音更加明显。

上水箱装亚克力后无法密封(这里借用xiaofeng000朋友的图)。

partsintop.jpg (173.96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2:06 上传




452好话差不多说完了现在说说452x2 1.0和1.1版坑爹的地方。

第一宗罪是做工。Koolance美国总部在西雅图近郊,主要负责设计和销售,生产部门一直是在韩国。这些年,明显感觉Koolance的产品做工有所下降。反映到452上,这款产品做工实在是不那么让人舒心。第一个,串联的U形接口电镀质量不过关。我写信问Koolance他说可能是我水路里面有铝件,铜铝反应了。我把水路看了几遍没发现我用着铝排铝头。这事情就说不清楚了。第二个,用于压泵的铝盔和泵箱体压得不是那么牢靠,而且,这个地方松了紧了都可能漏,导致很多人尿炕。我试了很多次,好像是用D5自己的厚垫圈会好一些,不过不能确定。建议试水的时候最好多等一会儿,确定不漏了再说。第三个,452比较容易掉漆。尤其是堵头,拧上几次就可能花掉露出里面的铜。前面板的边边角角也是。稍微有磕碰就白一块。Koolance有一套银色的前面板,价格不便宜而且不送前面的银色堵头,原来的黑色堵头放上去一左一右两个黑眼圈,赶上熊猫了。

pnl-rp452x2sl_p0.jpg (57.35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24 上传




坑爹的镀镍(这里借用xiaofeng000朋友的图)。

U connector.jpg (115.59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28 上传




第二宗罪是加水。452左右两边的水箱都各开两个口,设计上希望你从上面,从前面都可以灌水进去,可是,细看一下,这两个加水口在内部合并之后,开口并不在在水箱最顶上,而是在离顶部有个1厘米的地方。实际使用中,加水加过这个开口以后水就加进不去了。把机箱倾斜45度以后还能再加一点可还是加不满。我最后迫不得已用针管做了个工具才能勉强把水加满。

郁闷的加水(这里借用xiaofeng000朋友的图)。

fill.jpg (212.18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28 上传



第三宗罪是排泡。452水箱内部虽然在进出水口之间加上亚克力隔板,但这个隔板并不能有效防止气泡返回到水路里面去,排泡过程大概要用几个小时。水箱体积小,排泡过程要加水多次才成。前面说了水本来就加不满,泵和水箱连接处密封又不好,水位下降得很快。下面的水箱水位低点还好说,上面的水箱就比较麻烦了。以前我的452,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要加一次水。堵头拧几次就有点发花了。这里我有几个办法可以试试。下策是在水路里面串一个小水箱,像Swiftech那样的,气泡会留在这个水箱里而不会回到452里面,也可以少加几次水(什么呀这是,买泵箱不就是为了省个水箱么)。中策是,上串联套件,然后——把452倒过来用。 这样原来在下面可以用串联套件密封的水箱就到了上面,没法密封的水箱转到了下面。这个办法让排泡过程更慢,因为带气泡的回水在最下面,吸水口在它上面。但是加水的频率可以从一星期一次降到一个月一次了。不过,每次加水得把机器放倒……

倒置452

bleed_invert.jpg (469.12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29 上传



上策是改造水箱,在进水口处加一延长管,比如下面这个图。这个除了看起来差点意思,排泡加水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bleed_pipe.jpg (545.75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29 上传



当然还有个办法是把整个泵箱面朝天放到顶上,我试水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现实,有什么机箱是在顶上开光驱位的么?


排泡塞

cnt-rp452x2r_p0.jpg (48.2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32 上传



排泡塞背面

bleedkit_1.jpg (162.27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2:12 上传



Koolance最终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是在6月份,从那以后所有出厂的452都带上一个象鼻子排泡塞,既为1.2版。 以前买过1.0, 1.1版的也可以写信给[email protected]要一个排泡塞。也就是说,1.0和1.1版加上排泡塞就成了1.2版。 这里我有一个实物图,看上去这个排泡塞等于是把上面水箱的进出水口扣上并直接连起来。和串联套件不一样的是,排泡塞是没有用胶圈密封的。此外,排泡塞上有一个很小的孔,用于排泡。这个非常难以理解,我想了很久,这个孔的作用精确点说应该是平衡压力,有利于排泡。排泡塞上还多了一跟铜管,一段的开口在很低的位置,理论上是用来吸水的,。我满心欢喜的装上用了一下,应该说还是有点效果,将泵转速调低,排泡的时间大概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但如果转速提上去,或者水冷液质量差点容易起小气泡的时候,这个排泡塞就没什么作用了。更何况因为这个排泡塞四壁并不密封,液面低一点还是会有空气进去。 这个排泡塞倒是有一定的改装空间,但我实在不想折腾这个泵箱了。如果要对比一下,我700D里面250ml的柱箱,完成排泡只要几分钟,如果不是因为我在意轻微的共振噪音,半年不加一次水都没事。

安装效果

bleedkit_2.jpg (164.36 KB, 下载次数: 6)

2011-9-10 12:12 上传



cnt-rp452x2r_p1.jpg (78.57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2:15 上传





7月份,452又有一次大改。 最大的改变是,左右两个水箱交换了位置。泵和后面进出水口的位置都一样。这样的好处是稍微直观了一些,左边的泵管左边的水箱,右边的泵管右边的水箱。但是,这么一搞,串联套件里的亚克力块就得跟着变,后面用的U形接口倒还是一样。  也就是说,1.3版的串联套件只能用在1.3版的452上,不能用到1.0-1.2版上。除此之外,貌似水箱顶上加水口的位置有微小的变化,较前几版更靠近中间,希望能把加水麻烦的问题改掉。 1.3版排泡塞已经预装了,下面水箱的档板也有些变化,相信排泡会容易一点。

452x2 1.3版

rp-452x2_1.3.jpg (74.19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34 上传


貌似水箱顶上加水口更靠近中间。

rp-452x2_1.3vs1.0.jpg (90.43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45 上传



总的说来,452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用料给力,价格也还算公道,但是,452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小问题积累起来变成了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实用性。一个又一个的补丁弥补了设计上的失误,却失去了造型上的简洁和美观。不过,如果机箱内部空间很小,没地方放柱箱,又打算上双D5泵,1.3版的452是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选择。

402x2是给双DDC设计的,这个和452类似,没有太多可说的,后续的402版本兼容Koolance自家的DDC金属盔甲。401x2的设计更加极端,把两个DDC和水箱整合在一个光驱位里,两个DDC还是倒放的。这款泵箱使用起来极具有挑战性,加水防震都是问题。不过在一个光驱位放两个DDC和水箱的目前只此一位。

402x2

rp-402x2_p2.jpg (71.63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48 上传


401x2

rp-401x2_p0.jpg (56.75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1:48 上传







实测部分:

说了一堆,452对各位基友的好处是什么呢?呵呵,452的好处是有多种连接方法能让你更好的理解水路布置。 这里我再一次下地狱,提供各种连接方式的实测数据给各位水友。双泵的几种组合方式就全在这里了。

先说一句,我的452已经出手。这些数据都是之前试水的时候测的。 记得当时就是把452面朝上架起来,接上快插,把一堆冷头摊开很简单地连上,可能排泡不那么彻底,数据误差也比较大,看个意思就成。

当时测试的零件都是用在二奶机692上的,CPU一路: EK HF+X58主板冷头+240薄+120薄+2x止水快插+FM17流速计;显卡一路:HydroCopper 480 + GTX 240+ 2x止水快插+FM17流速计  这样的水路水阻算是中高水平。  

一、双水路,独立水箱

separatetanksseparatepu.png (280.05 KB, 下载次数: 7)

2011-9-10 11:49 上传


452用长堵头,CPU一路流量为1.06加仑/分, 显卡一路为0.98加仑/分。这下你知道HydroCopper和BlackICE的威力了吧。

二、双水路,共享水箱

combinedtanksseparatepu.png (81.3 KB, 下载次数: 6)

2011-9-10 11:49 上传


和前面唯一的不一样就是452的长堵头换成短堵头。 实测结果,CPU一路流量为1.06加仑/分, 显卡一路为0.99加仑/分,和前面基本一样。 两路水还是两个流速。 用了短头,水箱相通,理论上温度应该一样。实际上,水箱中间的孔只有2分大小,水交换不是那么顺畅。 用温度计测过,烤显卡的时候两个水箱温差能到4度。

展开说一下,如果你有两种不同的泵,用的是柱箱能把两路回水充分混合,那双水路共享水箱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两路的冷排都可以散热。如果两个泵一样,我个人更喜欢下面的几种双泵串联连法。

三、双泵接力

abetterseriessetup.png (402.24 KB, 下载次数: 8)

2011-9-10 11:49 上传


和(一)的区别是,一个泵的回水接到另外一个泵的进水去,换两个口的就行。
这样等于是两个泵一前一后带动整个水路。水路不再是并联关系,而是前后的串联关系,流速是一样的。实测结果是, CPU流量为1.03加仑/分, 显卡流量也是1.03加仑/分。

四、双泵接力+亚克力串联套件
和(三)的区别是,这里把水箱内部用的串联套件加上了。前文说过,加上这个等于强制水在亚克力管道里面流,降低了水阻。实际上呢,坑爹,和(三)的结果一样,还是1.03加仑/分。亚克力减小的水阻跟前面显卡、冷排、快插的水阻比起来差远了。减小这么一点对流量没啥影响。

五、双泵串联+亚克力串联套件+U形回水串联套件

seriespumpscombinedpump.png (81.92 KB, 下载次数: 7)

2011-9-10 11:49 上传


这个和(四)比起来,就是把452串联套件里的U形管也用上了,让两个泵直接连起来,不再中间夹着一路冷头,这样就和用EK,BP的串联上盖一样了。为了保证和前面测试条件一样,多出一对快插我也加进去了。实测结果是1.02加仑/分。和(三),(四)差了0.01加仑/分,基本上是流速计自己的误差。 可见,在封闭水路里,双泵是串联还是接力没什么区别,这和水库隔一段距离建一个泵站那种开放水路不是一个道理。 另外,这U形串联套件比直接用两个90度弯头当然要好一些,外观上也好看了很多,但和(三)(四)里面的接力方式比起来,至少在我这个大水阻水路里面,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六、双泵串联+并联水路
这个就是第二节里面讲到的拆分水路。从单独的流量上看,CPU一路和显卡一路流量差不多,显卡那路略高。 操作起来就是把(五)里面的452的进出口用Y形三通分开,一路CPU一路显卡。实测结果:CPU一路为1.24加仑/分, 显卡一路为1.1加仑/分。两路都比串联的时候有微小的提高,水阻小的那一路要更吃香一点。 但是代价是水路太难布置了,太难太难了。

七、单泵
这个测试只是为了对比,把(五)里面设置改动接口变成只用一个泵,另一个泵闲着,等于让一个泵推动这一堆冷头。实测结果是水路流量为0.72加仑/分。

如果不用止水快插呢?把(七)里面那对为了保持测试条件一致的快插拿走,流量从0.72加仑/分提升到0.78加仑/分。另外三个要都去掉流速差不多能接近1加仑/分,已经达标,不比两个泵的1.02加仑/分差多少了。所以,与其发现流量不够加泵,不如在买之前计划好水路和要用的冷头。大水阻,效能又不高的冷头需要尽量避免。一般情况下,一个D5或者DDC可以带动不少冷头了。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说我,经常在家办公,但总要出远门,家里的运算服务器管着我的防火墙,VPN,虚拟机,数据中心……万一我人不在家,泵停转了(假设不是因为漏水,电源也没挂掉)我就麻烦大鸟,为了安全说什么也得上个双泵。 现在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双泵串联,另外一个是双泵并联。 注意,这里是双泵并联不是双水路并联,两个泵出水由一个三通合成一路,转一圈以后,由另外一个三通分成两路分别回两个泵。前面我们提到过双泵串联,理论上扬程翻倍,最大流量不变;双泵并联,理论上扬程不变,最大流量翻倍。那么,如果其中一个泵挂了,哪个方案损失小一点呢?

如果你能答对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理解了水路和水阻,今后组一套一两个泵、七八个冷头的水冷系统在水路上是不会难倒你了。写到这里发现我多占了一楼,那么且让我给你留点思考的时间,把在452上的实测结果留在下一楼。这里提示一下,坏泵的水阻很低。




评论

实际测试的时候,双泵串联,像(五)里那种连接方法,关掉一个泵的电源,流量从1.02加仑/分降到了0.69加仑/分,比(七)里面的单泵只差了一点点。双泵并联,两个D5并联后推动整个水路,流量是0.76加仑/分,比(七)里面的单泵多了一点;关掉一个泵的电源,流量陡降为0.15 加仑/分,这个数据估计不准因为已经接近FM-17的最低量程了,看上去FM-17里面的筒都不怎么转了。这时,好泵还在全力开动,那少掉的流量到哪儿去了呢?

如果你拆过D5或者DDC,看过转子的内部结构,会发现,一个坏泵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粗水道、低水阻的冷头。如果理解了这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双泵串联,扬程翻倍,对于大水阻水路,流量会有所提升。坏了一个泵,相当于串联水路里面少了一个泵,多了一个水阻不高的冷头。流量比起两个串联泵当然会低不少,但比一个泵只低了一点。这样的结果倒还是能撑下去。双泵并联,最大流量翻倍,但是因为扬程不变,流量只是比单泵有小幅提升。但是,如果一个泵挂了,水路上相当于一整路冷头和一个坏泵并联,因为坏泵的水阻要比水路里面低很多,大部分水会“抄近道“流过坏泵而不是水路,要是水路里面的水阻大点,那流量会低得可怜了。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并联水泵(不是并联水路)很少见的原因之一吧。零售版的D5和DDC倒还算皮实,拆机版的DDC就要格外小心了,选择双泵串联要保险得多。


详说D5泵的进阶篇到这里就全写完了。 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水冷系统里面,流量只要达标(到1加仑/分)即可,1加仑/分这个流量大概相当于,在四分管里每秒钟走半米。比1加仑/分这个流量低得太多,效能会打折扣。 degourdi朋友的作品里(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53763-1-1.html),他把D5转速从1档调高到5档,我估计大概是从0.5加仑/分提到了1.3加仑/分,满载温度降低4度。另一方面,刻意追求流量并不经济。前面的实测结果也看到了,想把流量从1加仑/分翻倍提升到2加仑/分,不是把泵的数量翻倍那么简单,效果可能仅仅低上1度2度。看下面这个图:

mx2flowvtemp.png (97.71 KB, 下载次数: 5)

2011-9-10 14:38 上传



横轴是流速,纵轴是CPU的温度。中间各种颜色的曲线是各种不同型号的CPU冷头。就拿蓝色的KL360来说,流量从0.5加仑/分提升到1加仑/分,温度可以从73降到71.3;流量再增加0.5加仑/分到1.5加仑/分,温度只能降到70.7。换成EK HF,同样是1加仑/分,HF可以把温度降到68.5。既然这样,要想降低温度,是该换个CPU冷头还是该加个泵提流量呢?不用说就可以知道了。

除了冷头的结构和设计,另外一个影响效能的因素是冷排和风道。  ocmaster朋友的测试中(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58401-1-1.html),把一个汉堡排拆开摆放,温度降低4度,这个可比加水泵容易多了。

所以,流量的增加在水冷里面,远远不如冷头的改进和冷排的增加效果明显。除非原来的流量太低,流量的增加可以让你的系统锦上添花,带来你可能都意识不到的提升。冷头、冷排、风道,甚至是把硅脂抹薄点,往往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惊喜。(不要问我,什么TMD叫惊喜!呵呵*/-52)。与其花钱买N多泵,不如挖掘泵的潜力,把钱花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不可靠零件可以组成优秀系统”,这是钱学森《工程控制论》书中的原话。这句话的后半句,我的理解是:关键看它用在什么地方。


感谢你能坚持看完这么长的文。希望本文对你选择、构思有所帮助。如果你看完本文最后一段,大骂一声:”考,白看了这么久,原来我的泵够了!“那我希望本文有助于你对泵的理解。如果你看完最后一段,也骂一声:“考,不早更新,刚买了4个泵” 那我希望你也能给它们找好去处,是交易区是喷泉是花园是鱼缸还是先在电脑里面用着,都成。这里,我要对我的龟速更新表示歉意。现在深深理解到爬格子的痛苦,写这么一篇文,准备构思的时间比写的时间还要多,写完还要改,第五节我已经大改过两次了(想象不到置顶的三篇教程是怎么写出来的);另一方面,痛苦之余也有很多乐趣:回帖有人说这文有帮助,有人指出我没意识到的错误,有人动手实测在水区分享,更不要说引出更深层次讨论,结识不少新朋友……这里对大家说一声感谢:感谢各位水友的支持,感谢各位版主、恶魔的加分,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CHH。

写这篇文章,大量引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图片。写作中,引用了xiaofeng000,seawolf1,degourdi, ocmaster的图片和数据。darkness66201指出中间的常识错误,拖鞋,kone,kvipcn提了很好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评论
楼主新帖啊 等待补图哈

评论
刚买四个alphacool的D5调速

评论
帮顶了

评论
这都看到第二篇了不道谢说不过去
正好收了一个RASA冷头,拆解后感觉水阻很大,粗略计算了一下横截面,不到G1/4内径面积一半,估算可能美了CPU,害死显卡。并联倒是个好办法,不过立交桥效应是万万不可。想再收个冷头对比一下。。


评论
LZ辛苦了!

评论
对水泵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谢谢LZ!

评论

能上个rasa拆解图吗

评论
请教一下LZ,如果是rasa+2块EK显卡冷头的水路组并联。是方案一rasa+排一路,双显卡一路好,还是方案二RASA+双显卡一路,排一路好。
LZ说优化水路的提升不如选好的冷头,好冷排。那能不能这样理解。选择方案2,让冷排一路的流量尽量大(LZ说排喜欢流量大),这样提升冷排的效能比较大,对整个水路的降温效果提升也比较大。

评论

正解。。。。。

评论

RASA上个内部拆解图吧,很感兴趣的

评论
感谢LZ,收藏了...*/-12

评论
看到二楼进阶篇,差点被楼主点名了,掩面扶墙而过。

评论
强帖先留名。

评论
好贴~帮顶~对新手很有用处。

评论
呵呵,好帖!好好学习一下!

评论
学习!!!!!

评论

谢谢鼓励。
其实我觉得你那个700D很唯美,后来我自己的机器排和箱的连接就弄成你那样了。 改成并联水路特别难走好看了。RASA其实水阻不是那么大,比XT小很多。比EK HF,KL370是大了点。你显卡冷头是什么,还是5970么?

评论
RASA

rasa1.jpg (77.56 KB, 下载次数: 5)

2011-8-19 11:08 上传



rasa2.jpg (79.62 KB, 下载次数: 5)

2011-8-19 11:08 上传



rasa3.jpg (101 KB, 下载次数: 5)

2011-8-19 11:08 上传




评论
D5改装?还是第一次看到。怎么没有图片呢?

评论

真的木有这意思啊*/-95,木要这么敏感*/-51

曾经有段时间,流行的水冷风就是暴力冷头暴力冷排暴力水泵暴力风扇。XT,BlackICE都是那个时候的产物。不信你上两个D5,8个风扇,满载温度老好了,真的,我试过。再说我自己不也买了么。摸摸。。。

评论
基础篇还没搞定就开新帖啊??

不过很高兴地看到LZ有了进步*/-19

PS:二  D5进阶 的第一段感觉明显针对JY啊*/-42




评论

我觉得你第二个方案平衡过了,结果可能是CPU显卡那一路水都不怎么动,排那一路水流得哗哗的,然后水箱温度很低,但CPU显卡的温度不好看。大部分排水阻都不高。

评论

我正改着第一篇呢,结果论坛没有替换功能。正用Word改着呢。

PS:我哪有针对谁,有感而发跑了题而已。人到不同时候看法会不一样,谁都一样的。

评论
LZ对水泵的理解很透彻,
包括一些细节,例如D5的出入水口一般人很少会注意到。
其实双DDC应该走的方向是并联,而不是串联,因为DDC的扬程不低已经能满足一般水路,
很多人都说双DDC串联用起来跟单只没区别,是因为他的水路水阻单只DDC的扬程已经够用,所以就算加多一只也无法得到更大的得益,
不太理解现在的厂家为什么总是出DDC串联的TOP,而不出并联的TOP。
我手上还收藏了只DDC2的并联TOP,可惜不能用在现在的DDC上。
谢谢大侠关注!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曾经看一人把两个XSPC DDC上盖中间粘起来皮筋架空悬在光驱位上,当时就觉得要是出一个并联的上盖并且把通道搞好不是挺好么。
Kone你的DDC2并联上盖是什么样子的,我都没听说过有这种东西。。。

评论

一张老图,XS上的NaeKuh改过可以用在DDC3.2



ddc1.jpg (390.8 KB, 下载次数: 1)

2011-8-19 12:42 上传





评论

是相等的,但不同冷头水阻就会有不同。CPU水阻过大,让整个系统水流小了,势必对需要大流量的粗水道显卡冷头有影响

评论

还是5970。。
既然HF水阻能小点,那我准备收个研究下。有精神我也发个CPU冷头对显卡的影响测试

评论

我有试验过DDC并联.....用得是两只DDC 3.2,效能很悲剧,几乎和单泵的没什么区别。当然,当时那套水路水阻确实比较大就是了。另外当时手上没有Y型三通,用的是KL的五通,水阻可能稍微有点大。

下图是当时的实验状态,两只DDC分别泵入一个冷排,然后两个冷排的出口用三通合成一条管,回水通过三通分为两路进入两个XSPC泵箱:

_DSC1635.jpg (308.91 KB, 下载次数: 1)

2011-8-19 22:17 上传



反而是改成串联之后,流量的提升相当的明显。以KL INS-FM17流量计的测试结果,是并联3200ml/min(基本上单DDC 3.25在这套系统上就是3000~3150的样子),串联4450ml/min。

当然,我这种并联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独立两路,而是把两个DDC并联成一路的做法。如果是说两个DDC分别驱动独立水路但是公用水箱之类的玩法,效果会完全不同。

有关于DDC的噪音问题,我个人是觉得,可以花一点小钱为DDC做个调速器,将零售版DDC降压到10V以下的话,噪音就很小了,如果降压到9V或以下,已经基本无声。而即使在9V时候,双DDC串联的流量在我那套水阻较大的系统中,依然可以抗衡12V电压下的单DDC 3.25。

下图是我帮某位朋友做的调速器,就是设计给双DDC 3.25用的,双D5也基本可以负担但是会比较热。是用联力光驱位挡板改的,电子部分的成本其实并不很高,主要是比较费手工时间。

_DSC3389.jpg (609.33 KB, 下载次数: 1)

2011-8-19 22:11 上传



_DSC3390.jpg (598.29 KB, 下载次数: 1)

2011-8-19 22:12 上传







评论
机箱帮顶  lz强大*/-18

评论

其实有关降低水阻,不必拘泥于纯粹的串联或者并联水路.....列几种自己用过的给大家参考:

1.双泵先串联,然后出水口用Y型三通,分两路走不同的冷头冷排,然后经过一个Y型三通合并为一路进入水箱,或者直接利用水箱上的多个接口把两路混进一个水箱。

2.两路完全并联,但公用水箱,这样负荷较轻的一路可以通过水箱中的水流交换为另外负荷较重的一路分担一些。

3.水箱->水泵->冷头->水箱(注意这路无冷排)。然后再有一路,单独的从水箱中抽水入冷排(这路中无冷头仅有冷排),再回到水箱。这是完全通过水箱进行热交换的方法,如果泵不强但有两个或者多个泵的朋友,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方法要求水箱要有5个水口(一个注水,四个出入水)

最后,首先我很赞同LZ的求知态度,和对于水流量不是主要效能因素的观点。*/-30,LZ其实已经用粗体标明了重点,只不过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用心看罢了:)。


评论

晕倒,rasa的水阻已经是第一集团里面最小的了,性能和hf比起来就差一度半度,但是水阻小,其他东西的温度会更好

评论
要极致的效能就选并联或者两路水,要漂亮干净就串联,我是会选串联或者两路水,并联要求太高了,裸奔或外置还好,内置太难了

评论
多谢LZ分享了,先收下细看

评论
RASA不是说水阻是最小的么?

评论
又看一遍*/-49,打印出来存档了

评论
唉,本人的d5就一直在三档,就因为水流量对效能影响不大。。。    支持lz继续出文。水冷区需要人做这些事啊

评论
很受用哦!

评论
good job*/-51

评论
感谢楼主,拜读了几遍,新手才上的d5,很受启发

评论
学习了,感谢楼主。

评论
真不错!!!

评论
何時來個詳說DDC,怎麼看完後感覺買了DDC是個杯具(還是改版的--)

评论

冷头上盖侧面的长条形开口按什么用的啊

评论

为了加工内部水道,在上盖侧面开的刀具入口,加工完毕再用盖板封起来。

评论
看这样的技术文章,我只想——大呼过瘾!
急切盼望下文!


评论

Wi大,你列举的这三种水路,哪一种更好?我目前有两个D5(正在用EK TOP串联使用中);三个DDC(两个亨利的DDC Tubo加串联上盖,一个KL PMP-400)。我想用正在使用的两个D5实验一下你说的第三种水路,我的水箱是EK150x2-A,支持双水路,水口应该可以满足这个水路。我应该注意些什么?谢谢了!
我刚刚看了看,EK TOP上盖只有一个入水口。要达成你说的第三种水路,是不是不能用TOP上盖?而是两个水泵各抽各的水再回到水箱?我可否用双D5串联供冷头、再用一个DDC 400供冷排?麻烦你了!


评论

*/-52承蒙厚爱。
其实我还想全写完以后再改改的。

评论

拖鞋你这个并联弄得太猛了,看着好像是唱京剧的脑袋上戴着的冠子一样。*/-34

双泵并联理论上扬程不变,流量加倍。只有在水阻很小的时候,并联的优点才能显示出来。水阻偏大的水路,只能用到大扬程那部分,所以效果不太明显。

Kone发的上盖我没看懂,看着怎么像是串联上盖?

你那个调速器把我给惊了,对你的细致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个纽扣电池放在后面是干什么用的?

评论

Kone那种上盖我也没有用过,记得Alphacool有个类似的上盖,可以选择并联或者串联。

调速器背后那个蓝色的圆圈不是纽扣电池*/-91,是3590多圈精密线绕电位器,可以转10圈,用于精细调节的.....这玩意零卖都要十多块一个.....

KL最近新出了针对DDC和D5的升压调速器,DDC版本最高可以到12.7V,D5版本最高可以到24V,不过价格坑爹,而且连个电压或者转速指示都木有,所以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评论

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组合才是王道,甚至就连这三种水路,都是可以互相组合的,比如我最近做的一个MOD就是局部并联水路,泵出来后分两路,CPU冷头单独一路,显卡-MOS-120冷排-北桥冷头一路,然后两路再合起来进入两个串联的240排。

没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只要你能正确连接就可以。

如果你想用EK串联上盖来做我所的第三种水路,那么要么把两个D5拆开分别用,要么继续用串联上盖,但加一个DDC做第二路循环。


评论

谢谢Wi大回复,麻烦了!

评论
等着看第三部分呢.

评论

我囧了。。。。*/-14

给泵调个电压,真得有必要用十圈的么,十圈啊。。。要是你不告诉给我用,我会以为旋钮坏了。。。
*/-19其实没必要,呵呵,算是YY一把吧。

不过这种3600度多圈电位器的阻尼手感要比一般的270度电位器好些。

这个不算啥,仍然是模拟电路,玩得高级那些朋友,会用旋转编码器+单片机的方式,那种才是无限圈数的哈~~

评论

此言不妥,像我等追求静音的,根本不可能把ddc满速运行,串联两三只半速的ddc很有价值!

评论
好帖子 看的津津有味

评论
学习!!!!!

评论
谢谢楼上兄弟们的支持鼓励。第四节更新完毕,自顶一下。

评论
这种长知识的帖子,一定要顶~

评论

支持兄弟更新,辛苦了,xe鼓励

评论

呵呵,多谢支持。还差最后一篇说452的就完事了,累啊。

评论

谢谢鼓励!

评论
先顶再慢慢拜读。

评论
看了三遍了,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
有个问题请教下,换EK改装上盖的DDC3.2跟换EK上盖的D5调速5档相比,哪个理论流量更大些?

评论
那个悲剧的乙醇清洗亚克力水箱的我。。。看到楼主的彩色键帽键盘  奇怪 是不是机械的?

评论

理论流量当然是D5大,但水阻一高,单个D5就很难比得过DDC了。

评论

DDC换了改装上盖以后理论最大流量还跟D5差好远吗?

评论


是的,换装上盖后空载最大流量依然赶不上D5,不过嘛,在实际水路中只要水阻稍高,不管D5是不是改装上盖,DDC很容易秒掉D5(只看流量的话)

评论

多谢指教了*/-52

评论

感谢支持!
我记得好像分界是1.5gal/min左右:水阻低,流速高过1.5g/m,D5占优;水阻高,流量低于1.5g/m,那DDC+上盖就会占优。要是水阻大到流量低于1g/m,那肯定是DDC的天下。

当然,不同DDC上盖会有点差别,好像说EK,XSPC算比较好的。


评论

我很好奇PCB改装的DDC(比如你那电棍的)加压以后能不能在流量上能挑战一下D5,就是说最大流量能到5gal/min左右。还是说扬程提高得更多一些。
这么弄下去没准没人买D5了,那我岂不是白写了。。。

评论

多谢指教了,水冷区能有这么好的文章真是CHH的荣幸

评论

呵呵,给大家提供点教训,我都裂过两个了。

你说水箱那张图?那个是网上的图。我看过实物,做工很糙,没敢买。

评论


这个没有和D5对比测试,不过DDC始终不是高流量设计,强行提升转子转速的话,一定范围内还可以,提升太多的话噪音和热量比较失控.......而且本身的机械结构也可能挺不住.....

电棍版的初衷只是让DDC可以调速、和可以在静音和强悍之间自由调节而已,并没有打算要全面超越D5,说实话就凭这点投入也别指望能干得到这种事情~~~

电棍版是不可能大量生产的,呵呵,有多方面的原因.....充其量只能是所谓玩家手中的一些定制玩物罢了。


评论

哦  还以为是楼主的键盘呢  恩  感谢楼主分享经验  以后用D5就简单了

评论

过奖了过奖了,只能说CHH水区气氛好。*/-49

评论

是啊,其实改版DDC没必要全面超越D5,我感觉DDC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没有优化一个是不能很方便地调速。DDC这两个问题解决了,D5就只剩下流量的优势了。

突然想到个事儿,线圈和转子一点要特挑的么,拆机老泵年久有老化问题是要麻烦点,零售DDC3.x是不是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到时候只卖PCB和金属壳不就好了么。带泵芯的算强磁场货物,运输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拆机DDC市场会越来越小,DDC3倒是越来越多,价格上比D5要厚道一些。我以前在论坛上认得一个人好像是有渠道,DDC3.1的泵也就卖200左右,不过现在他好像不干了。

这个PCB还是为了DDC1 DDC2那些老泵设计的么?老泵的线圈电线接在PCB的四周,DDC3.x的线圈接在中间,我本想试一下改版PCB的,结果发现线圈要接长一截才行,麻烦啊。

评论
再顶!
LZ对水泵的了解和剖析让人佩服。是否能单开一篇,讲讲水泵与水路的各种组合的运用。

评论

谢谢帮顶!
写D5是因为D5就那么几种,上盖选择也比较少,比较容易搞明白。你说那个题太大了,个人知识储备不够啊。
最后一节是说KL 452的,两个D5泵可以有有串联,并联,接力,双路等等很多种组合,但是时间太久,我这儿数据有点乱,等整理好了就发出来。*/-52

评论
谢谢 ,好文. */-52

评论

哈哈,好期待!不过,也道一声:辛苦了!

评论
1.Yamawa攻丝精度如何?近来打算买个硬质合金系列
2.如果用 杜邦PET+30%GF 使用温度在 200度以上做机箱侧透如何?
3.这位老兄POM干嘛Made in china?模具完成后,买台注塑机车库工作室里产下,方便质量也有保障
这类东西小批量产量又不大,节约这些人工意义不大

评论


DDC 3.X也可以用这种PCB,线圈只要拆半圈来延长接线焊接就可以,不影响电气性能。DDC 3的磁环更好线径更粗,所以改装后可以轻松的实现比拆机版DDC更好的效能。

问题是DDC 3.X价格高,这样一折腾,最终会比零售版DDC还要贵,在我看来优势就大大下降了,只卖PCB和金属壳的话,大多数人其实都不懂得如何焊接......而用拆机版特挑线圈和转子,或许麻烦一些不过却可以控制总的成本。我是宁可把钱花在全金属底盖和外围升压/转速转换电路这些东西上的,毕竟这些地方才是比较好玩的“去处”。

改装的效能差不多就可以了,追求极致效能付出的代价太高,那还不如彻底重来重新设计个泵吧,嘿嘿。
学习了,我只想着接半圈,没想到可以拆半圈的——这版真不错。
我推荐个人上CHH水区,结果不知道他看见什么了,跟我说不玩水了。把他手上买好的泵和一个水箱都半卖半送出给我了。我看了一眼泵是MCP350,就是3.1。我准备留下来上电棍呢。

评论
非常支持兄的好文。
D5的泵压注定敢不上DDC的,结构已经放在那里了!
但DDC驱动直径大和动平衡做得不够好,震动偏大的确是个问题!
要让DDC接近D5的流量不难,只要加大进水口到叶轮中间孔的直径基本接近就问题不大了。(DDC中间孔大概是11.82,到10MM就已经牛了)

评论

而Geno的设计,个人感觉他忽视了流体力学的一些东西,过大的泵腔体(对于D5和DDC这样单点支撑的叶轮)是没有好处的,其结果是压力不升反降!(个人感觉到是尽量减小TOP里面和叶轮的距离到是改善泵压的有利途径)但是,结构和工作方式决定了这个距离Geno不敢做得过小。因为,不管是D5还是DDC他们工作的时候轮都是偏的,他必须留出来这个距离!而且这个偏角和出水方向一致。
这个就好比液压系统:一个小小的齿轮泵(泵腔体非常小,可以说算泵中相当小的了),在另外一头的是液压杆能顶起几吨甚至几十吨的东西!(这个就好比水系统中的水阻力)。其实也就是单位压力。

评论

爽,震出一个水泵牛人来。
我没看懂,11.82怎么就加大到10mm了?

评论

FT,上面这两贴是你在CHH的……处…贴……么?*/-19我太高兴了。*/-49

他确实不是学流体力学的,他自己说就是拿个胶泥一点一点改出来的这么一个设计,也不容易了。那你觉得后一篇里泵腔里在180度方向开两个离心出口的设计如何?探讨一下。

评论

爽,震出一潜水牛人。

我没看懂,11.82怎么就加大到10mm了?指点一下吧。我这儿正好有个DDC可以试试。

评论

这里是指的原水盖的中间孔改到10MM左右(并且尽量垂直于泵体),11.82MM是叶轮的进水口大小。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到,要想进水阻力最小进水孔就是11.82。但是,考虑到泵工作时叶轮有一定倾斜和2分管可以做到的最大内径,10MM是合理的!这也就是老外一些朋友改了DDC的中间进水孔,但是它们还不够大!

评论


是的!看了几年了,以前也注册过,的确没发过言。忘了ID,新注册的!
Geno的设计太在乎流量了,他忽视了实际泵压。这个不是抽水泵!抽上水就完事情!!后面是需要它肩负起循环系统的重任!这个需要有一个平衡,就是流量和泵压的平衡。
也就是系统水阻越大,D5的效率越低反而不如DDC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个和2个泵的腔体内部形状也分不开。如果,这里是如果:D5沿用DDC的端面型腔体,那它的泵压力会比现在大很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D5受压后,内部已经大量串水了,也就是失压了。)
在泵叶180度横面上开2个出水口是个相当愚蠢的方法,非常之愚蠢!泵的工作腔体需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不变形,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压力不泄。
但通过泵后加多少分管随便了,这个看需要,但最后的结果是各个系统的流量平衡会搞死同志的!
单泵系统,最好是串在一起。至于那个冷头前那个后就看实际的工作温度了。还是建议分开两套独立冷却比较好。


评论

兄可千万不要这样说!!!
这世界牛同志太多了,偶只是来学习的!

这处。。。帖的确是给兄弟了!*/-30

评论

我很好奇既然你懂流体力学为啥还会用水阻这个词*/-19

评论

比比谁更蛋疼之DDC4泵并联

3光驱位 ddc4进4出。。。
水路计划:
水箱-〉ddc1-〉cpu-〉水箱
水箱-〉ddc2-〉gpu-〉水箱
水箱-〉ddc3-〉rx360 1-〉水箱
水箱-〉ddc4-〉rx360 2-〉水箱



评论


流体力学接触面非常广!我可没说我懂,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这里的水阻不就是水受到的阻力吗!
这个只是对于水冷阻力的通俗叫法,大家都懂!朋友不懂吗?
非要去扣:流体力学为啥还会用水阻这个词!
水阻这个词代表意思很多,也有其相关的计算公式。(我也很好奇朋友非要在这里去扣这个词,我想在这里没有这个必要吧!)

如果有误导之处还望朋友斧正!

评论

EK官网目前有种G 3/8进出水口的DDC上盖在促销,还不到US$10,呵呵。可以试试看

评论

这个我已经在准备自己改一个试试,利用原盖和金属的2分头切去大部分牙。
试试可以,至于是否上机器有待验证!怕胶的地方不可靠。

评论

.......我只是以为你修过流体力学而已......因为流体力学中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水阻这个词,只有水头损失.......当然了,如果用水头损失这个词这里大部分人都看不懂,以前我就碰到过学过流体力学的在说水冷,一看,水头损失?不懂*/-85,还好,相关的资料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评论

朋友客气了!
水头损失 是针对水在被动情况下(相对的)的压力或流量差!
但是,流体力学是个非常广泛应用学科,里面分的太细了,而且人们都还在完善中!专科性太强!小到水大到空气,如果这个都全部搞懂了,这个同志就不是人了!比神还牛,因为他连以后不知道的都知道了。。。。晕!

评论

既然你说到了,我重新查了一下,水头损失指的是在水流阻力的作用下损失的机械能,是用高度表示的(换算一下就是J了,问题不大),而水流阻力嘛,就是阻力。想了一下,水阻指的是水流阻力的缩减版?似乎不太对,因为一个力显然不能连力字都省去,而且考虑到大家平常说话的语境和工程上的计算、和流量压力的关联什么的,无疑水阻应该指的是水头损失。

至于流体力学的地位什么的,我不想去评价。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全部了解流体力学的人一定不如神,因为在物理学中提到神、上帝之类的,一般都是指创造定律的那个...怎么说呢...东西吧,显然了解的是不可能超过创造的*/-49

评论

水阻肯定是水阻力!
因为这里不是学术讨论,简单易懂是关键!
而且,我相信大家所说的这个水阻是指:从水箱的水-泵-冷头-排-水箱这整个循环的水阻。(当然这个中间还有接头 管等等零件)也不单单是水头损失这样简单的问题!
当然,总的说来朋友也可以叫它水头损失。如果是个船在水里航行有水阻力,可就不能叫他水头损失了哈!!!

评论

用的着“肯定”再加一堆!么,这令我想起一个人*/-19

简单易懂的话直接“水阻”就完事了,你我也没必要讨论这个,而且整个循环的水阻有怎么样,水头损失也并非简单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水头损失可以和流量还有压力建立起函数关系,这几者之间是严格的相关联的,提到水阻显然也提到了扬程、流量等问题,搞个水流阻力出来也没有意义。当然了,对于大部分提到水阻的人恐怕就只会知道水阻就是水阻,虽然严格来说不存在这个说法。

评论

朋友我是服了你了!
在这里(水冷交流区,F兄的这个帖,和我们说的这个问题!)说的水阻,肯定(这个肯定本来就是相对的)是水阻力!(朋友不会告诉我世界没有”肯定“的只有相对的)
那如果朋友希望我说:水头损失那就水头损失!(朋友不也琢磨水阻这个事情吗!)
这里是老百姓讨论水冷娱乐的地方,不要搞的象学术研究好吗!

评论

你还没习惯黑爷.....慢慢的你会习惯的:)。

有兴趣可以去翻翻置顶贴里面当年他和我打的口水仗......

评论

原来如此!
挣挣也好!我在卡坛也遇到过这样的朋友,交流当中也是正常!心态平合就好!
和谐!要和谐!*/-52

评论

*/-91
其实这讨论没啥意义,因为绝大部分会说水阻这个词的人都不知道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是什么玩意儿......不过我还是禁不住问一句:“why?”,因为你没有说出论据,当然,你可以说我说的水阻就是指水流阻力,那也没问题。

PS: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不带这样的*/-58

评论

大家是会说:水阻

知道为什么吗?请兄往下看:
1。中文不是E文,比较容易组合得大家更方便理解。
2。当大家都认同某个词的含义后,就有了这个词的定义!多打一个都没必要。(我们喜欢合理的简洁)
3。就因为大家不可能每个朋友玩水冷都还去买专业仪器,就没有量化的工具!那么,各式各样的管,宝塔,冷头等。。。充当了量化工具的角色!
4。就因为国文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才有了“水阻”一词。这词几乎包含了所有影响水的因素!(包括朋友说的)
5。这里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不是某研究院!(大家开怀畅言,不必拘理)
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朋友你啊!!!
7 8 9 10。。。。。。。。。。

求理解!求宽容!求和谐!

评论
*/-30   忘了说:谢谢你。

评论

没看出怎么所谓的水阻就是水流阻力而不是水头损失*/-41
算了,这话题真蛋疼*/-50

评论

就按朋友的:水头损失
朋友怎么在大家的系统里面 量化它?(我想比较难吧!)
水头损失 关键是要敲键盘哦!4个字,就拼音你得敲多少下?水阻 多方便!!!7下搞定。。。
*/-52

评论
你俩继续说水阻,水头损失,我的贴就被你们顶成二级热门了。*/-49

评论

量化?难?*/-91
关键盘啥事?算了,拖鞋还是来清理一下帖子吧,讨论个蛋疼话题都把楼歪得不成样子了*/-44

评论

好不容易逮到一学过流体力学的,不能放你走了。

我记得老版DDC,转子叶轮进水口比现在的DDC要大,上盖也不一样。那叶轮进水口直径要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好?

我现在理解,如果进水口直径和叶轮进水口直径想符合是最好的,入水角度有关系么?Geno说D5出水口很难改变了,但入水口和入水角度不是最优化的,我听得一知半解的。

另外,拜托科班达人稍微照顾一下我等半路出家的草台,稍微通俗一点,你的贴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念着看的,得看两三遍才能明白个大概。。。。
这个灰常的蛋痛!

我怎么看着有4个里面有2个泵的出口设计反了?

评论

不要乱说哈!我可没学过哈!
我说的这个叶轮进水口直径就是老DDC的11.8mm左右。(拆机泵)
下 步 一 定 更 通 俗 一 些。

评论

没办法 学机械的
液压原理的可都是在网吧上的
。。。

等想起来方向问题的时候手上就只剩下一张截图了
等心情好的时候再画吧

最近在yy ddc接pwm和温控

评论
哈,这帖明明是讲水泵/箱的怎么看着看着就。。。。火药味上来了

-------------我是追求和谐的分割线----------------

那我就借此帖问下lz和各位朋友我这之前的买的尾货还能用么,有修补办法否?

Untitled-2.jpg (137.23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04:48 上传


买来时旁边就有裂缝了,后边螺丝连接处也有,考虑到光驱位,震动,怕被废了,没敢用

Untitled-1.jpg (162.84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04:48 上传


求助各位达人了


评论

没看出来吧,其实他俩那是变相帮顶。*/-19

-------------我也是追求和谐的分割线------

又一罹难者。你那要是尾货应该已经是在美国产的了。美国货尤其是最后那批问题都不算大。至少中间胶水那里已经不怎么漏水了。

给你看看我的, 第一个买得比较早,是中国产的,非胶带版。几乎所有可能裂的地方都裂了。最搞的是最前面的Logo都能裂。别看裂这么多地方,这些裂的地方都没漏。漏水的地方在中间粘起来的地方。所以其实胶水也不过关,这个Geno没有承认——因为是他老婆粘的。检测者首字母写着M,其实是Geno的老婆。这一批中国产的货是可以退钱的。

1st T3_1.JPG (170.55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1st T3_2.JPG (130.09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1st T3_3.JPG (141.81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1st T3_4.JPG (137.26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1st T3_5.JPG (154.47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1st T3_6.JPG (128.33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1st T3_7.JPG (116.98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第二个,10年3月美国产,检测人DD,这个是最后一批货。胶水已经换过了,面板也不怎么裂了。但冷头接口和螺丝那里还是容易裂。我的就是在冷头那里裂了个小口。

2nd.JPG (136.28 KB, 下载次数: 0)

2011-9-3 11:58 上传



这一批可以换成新的Myriad,但是我前面写了,那货性能,做工都很一般。

我看你那图片好像只有在光盘架螺丝孔那里裂了。那个地方没办法,Geno承认了那个地方设计失误。亚克力和金属膨胀系数不一样,那些嵌了金属螺母的地方都不能吃力。压泵的那个圈上的螺丝也是。上螺丝的时候注意转到头以后倒半圈。

你那个T3应该不会漏。如果你还打算继续用的话,裂的那个地方就不要上螺丝了。我知道那个地方容易裂以后就没用螺丝,把整个泵箱放到光驱架最下面两格,地下垫在一片2mm左右的海绵上,还算有点静音效果。

你要是不打算用了,可以给brian at primochill 到康姆 写信,把收据给他,他一般希望你换。你得记着催他,他才给你发货。




评论

呵呵,既然是这样,看来本贴是已经火起来了*/-93

那兄弟你的那个t3是。。。。有点惨啊,用了多久了?就是说如果我还想用的话,只要不用那个螺丝位固定就没问题? 冷头借口裂漏水么?我之前看到有人用防水胶修补亚克力,可行么?

评论
好文,受教了,等更新。

评论

唉,第一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成这样子了,第二个用得久一点,大概半年。
我觉得像你那样的裂缝不用修补,别用那个孔就行。接头那里用胶粘了可能造成胶圈封闭不严。漏水之前一般先会渗水,会看出水位下降明显加快,然后就看t3水箱上部的气泡一天会大一圈:(
除了螺丝松半圈还得记着长期不用之前把这爷清洗干净。我第一个放在那儿都能自己裂。


评论

哎,这爷太难伺候啊*/-41

评论
*/-30FA大快点更新最后一话《复杂泵箱》~

评论

*/-91最后一节可是全文精华啊。其实已经在等飞机坐飞机的时候写完了,写的时候被打断多次,看起来感觉很不满意,让我好好改改的。再说了,这两天论坛实在是没法让人放心啊。*/-27

评论

*/-49不知道神马问题,但是1U的散热空间太蛋疼了~

评论

劝他上水去*/-49*/-49

评论

*/-49之所以买1U的机器就是为了省钱,IDC按照U数收费的~想在1U的箱子内,把水冷给堆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笔记本都有水冷的,但是那个效能肯定不如风冷,而且万一漏水你得赔死~

评论

开玩笑呢,人家机房有空调,没啥问题。我就是突然想起不知道从哪儿看的谣言,Google的机房用河水制冷。

笔记本也能内置水冷?这个新鲜。多大的排,放在哪儿?热管可不算啊。

评论

*/-49上海超算中心,就是曙光那个,用自来水+自然冷风+空调的立体制冷~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直接在附近的内河水网新建了人工湿地,用于生态过滤脏不垃圾的苏州河水,给中央空调提供制冷,节省大量自来水和电费(这个是在DISCOVERY上看到的)~
美帝山清水秀的,要是北美五大湖畔,那水不用理化处理直接可以做冷却水~

就是因为机房都有空调,所以风冷就足够了~水冷你不蛋疼嘛?在1U空间内,全内置绝对不如风冷~
至于那个日本水冷笔记本,只是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过,没有排没有风扇,直接用荧幕背后的笔记本顶盖热辐射~

SOCD9QI6`{CD$[Z5WG`1V.jpg (160 KB, 下载次数: 0)

2011-9-7 11:11 上传


92df65d4aca06fc8[1].jpg (118.61 KB, 下载次数: 0)

2011-9-7 11:11 上传


7171801511[1].jpg (24.36 KB, 下载次数: 0)

2011-9-7 11:16 上传




评论

见识了*/-95  2003年正是P4大暖气横行的时候。想想正是从那年开始出现超大超重的CPU散热器,之前买U都没想过还要单买坨铜片给U降温的。印象里水冷也是那个年代出来的,我室友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用他的开放水冷+暖瓶给我们烧洗脚水的。。。。

评论

*/-92那个时候穷得只有笔记本没台机~

评论
楼主的文章对我这个新手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啊

评论
第五节更新完毕,自顶一下。我汗,CHH logo加得太狠了。

评论
看着有些吃力,绕来绕去,得慢慢咀嚼。
先顶,再细细品味。

评论

唉,手上没实物了,不然多照几张照片就好理解多了。

不打算买452,绕过5楼前半篇,直接到后半篇和6楼就好了。打算买还是推荐看看,字字血泪啊。*/-49

评论

从来就没看好光驱位水箱,一直都是柱状水箱。
慢慢地学习。

评论
只想知道D5和DDC是高端PC水冷的唯二选择吗?*/-51

个人还是对挖掘风冷感兴趣多一点,毕竟服务器等行业应用都还在用,极限还没有到。

当然,水冷我也不排斥的,只是目前还用不上*/-12

评论
好贴!*/-93

评论

一看就是老手。嗯,光驱位泵箱比较适合机箱地方有限放不下柱箱的。

评论

对于中高PC水冷,这两个泵确实是唯二选择了。前面基础篇提到过这个问题。

个人觉得风冷和水冷就像MAC和PC,根据不同需求,哪个合适就用哪个。

其实我的服务器还是风冷的。一个原因是14U的架子已经用了10U了,水冷塞进去风道也不好,我又不想放到架子外面;另外一个原因是水冷维护起来比较麻烦,安全性也不如风冷。

我的PC用水冷主要是觉得PC用风冷有时候会觉得遇到瓶颈了。比如说俩显卡搞SLI挨得很近,用再好的风冷散热也还是很热。水冷弄得好一点这就不是问题了。


评论

再次拜读!支持中。。。。。。。
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外对光驱位一体化这样感兴趣?好象他们对震动从来就不怎么关心似的!!!高端机器那个用这样的结构,基本都是泵单独放,并且做好独立减震。
那个双D5的箱的串连我说怎么分析都整不出个道道来,原来图就是错的!晕。。。
D5还一问题就是不好排泡,原盖更是!泵翻来覆去搞半天,又是捏管又是晃!其实问题就出在那个叶轮中间的那个腔体,那7个对流孔效果不好啊!(失败的地方)


评论
又看了一遍,又有了不同收获,感谢LZ带来这么好的文章!

评论

感谢鼓励!
其实从老外论坛上看,可能有60-70%的作品还是用柱箱的。用光驱位泵箱大部分因为箱子小,毕竟不是谁都用800D/TJ-7这种大箱子的;有些高端的也用,可能是觉得箱子内部比较清爽,面板看起来也比较好看,看轮子/xao2ceo那个火星电脑不也是用452x2的么。

我倒对光驱位泵箱不排斥,只要泵箱做工好,减震做足,机箱用料过关,光驱泵箱还是不错的。 像XSPC那个D5泵箱,价格厚道,做工也不错,没听说谁用那个泵箱有漏水什么的。

D5排泡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我现在觉得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调速/开关,不然气泡留在转子里面是怎么都出不来的。。。*/-20
给力啊~楼主这文章,对新手太有帮助了。

评论


是啊!D5的排泡是比较费劲。
按理说换了KL的盖应该比较顺利才是,可是比以前是好一些,只是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L的这款泵的问题还是不少!最起码发现上面的对流孔安置不太合理,在没有完全排除轮中间的气泡时,那7个孔完全就是形同虚设!!!因为,那7个对流孔没有一个有导流窝。这样很容易起反作用!再加上那7个孔正好在最外沿上,也就是在轮中间到轮边的小坡上!我自己都晕,这是神马设计!两个方向都在抽,也难怪中间气泡出不来!
从效能上来说,D5是个失败品!(原因就在叶轮,那怕离心角小10度,把叶轮的叶边延长到轮外盖的边缘(就象DDC)。这个D5就是12V当之无愧的泵王!同样的安静,更大的流量,更大的泵压!
这个就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事情了!*/-30

评论

兄弟对D5期望过高了,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19

其实Laing D系列设计的时候根本不是给水“冷”设计的。它更像是个水缸泵,强调大流量和耐用。D4,D5的市场主要是在中小仪器上,用于液体循环。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看到D5,那个泵的作用就是在水阻很低的水路里,让水在太阳能热水片里快速动起来。那种玩意设计的是让你十年放在那儿不用管一次的。
90年代末,水冷刚兴起的时候,用的冷头跟本没有水道设计这一说,就是一个铜块挖几道老粗的槽,水阻低得比不上现在一个南北桥冷头。那个时候D4(还没有D5)显然是能胜任的。

要说真的考虑过“水冷”用途的泵,还真的就是DDC。DDC的设计更注重体积小和扬程。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见到过激光仪器上制冷用DDC泵。后来在几款小型医疗仪器用的散热器里见到DDC。更不用说苹果机、戴尔XPS都用着DDC了。所以,说到DDC进水/出水没优化,扬程大流量一般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现在感觉,D5上盖是已经改到了头了,转子确实有优化的余地,但要改动难度还是很大。你说的是哪7个对流孔?我怎么听着像是调转子平衡的?

评论

你说的是哪7个对流孔?我怎么听着像是调转子平衡的?*/-14
再仔细看看!

评论

我对D5期望是最不高的!
就已经那个样子了,如果能改换DDC叶轮完全成功岂不是又爽玩一把!

评论
谢谢,楼主。让我对水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评论

每次看完发现都有收获哦!

评论
神器呀,楼主很牛X,,,羡慕嫉妒恨

评论
很好的文章,学习了

评论
非常非常有价值

评论

最近正想入452 1.3版,不知道还存在这些小问题不?纠结…

评论

1.3那个U形串联套件好像还是老样子,比较容易掉漆。排泡比1.0,1.1好多了。水泵压环那里现在还不清楚,得拼一下人品。不急的话还是等一等吧。

评论

那继续观望一下,看看koolance还会不会打补丁了。
个人觉得这箱子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评论
不记得顶了没有  现在继续顶

评论
*/-91*/-91顶顶。.

评论

电棍都出动啦,泵做好了么?等不及啦*/-49

评论


什么泵啊   DDC 还没有合适的壳子..无合适的线圈。.无合适的东西太多。

评论
每读之,都有收获!

评论
好好学习了下。xspc 的D5双光驱水箱的确实用,只要固定处理好,震动不是大问题。

评论
感谢LZ,收藏了.

评论
辛苦了楼主。感谢。*/-26

评论
考,没仔细看完,又买了2个泵。。。。

评论
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最详细的、最有参考价值的D5文章。每每读来,总有收获,也不知看了多少遍了。
只是作者好久没有见了,说实话,怪想他的!

评论
学习了 感谢楼主

评论
非常值得学习的文章,打算下水,先来学习!

评论
“两个出水口里如果选了垂直转子平面的出口而不是转子切线方向的出口,等于出口处加90度急弯,性能会有一点下降。”
请教,以ACOOL的D5泵盖为例,这句话如何理解?

评论
从楼主的水冷贴中获益良多。
写得太好了,至少对于新手而言
可以留打赏渠道吗?想给楼主打钱!

评论
新手不断学习中.......  mark 电路 电子 维修 求创维42c08RD电路图 评论 电视的图纸很少见 评论 电视的图纸很少见 评论 创维的图纸你要说 版号,不然无能为力 评论 板号5800-p42ALM-0050 168P-P42CLM-01 电路 电子 维修 我现在把定影部分拆出来了。想换下滚,因为卡纸。但是我发现灯管挡住了。拆不了。不会拆。论坛里的高手拆解过吗? 评论 认真看,认真瞧。果然有收
 ·日本留学生活 求个大阪合租
·日本留学生活 自家房招租求
·日本留学生活 东京地区出9成新lv钱包
·日本育儿教育 孩子从国内过来如何学习日语
·日本育儿教育 明年四月横滨招月嫂
·日本育儿教育 请问咋让娃突破识字关?感谢分享中文共读和学习经验的妈妈
 ·中文新闻 东区明星迈克尔·格列柯,53 岁,将在第一次出生两年后第二次
·中文新闻 《爱情岛》明星卡米拉·瑟洛和杰米·朱维特在透露即将迎来第三

维修经验

CPUcpu-z 1.77版低调发布

日本维修技术更新: New benchmark “submit and compare” feature New clocks dialog reporting all system’s clock speeds in real-time Preliminary support for Intel Kaby Lake AMD Bristol Ridge processors 主要是增加了支持I、A两个新架构的 ...

维修经验

CPU这几天经常开机黑屏,热重启后又正常

日本维修技术这几天经常开机黑屏,热重启后又正常,今天热重启也不管用了。折腾半天总算点亮,显示超频失败,以前出这个画面我是不理它的,直接重启就能正常进系统了,今天不敢托大,因为 ...

维修经验

CPU超频求助!关于华擎H170和6700K

日本维修技术问题见楼主的show贴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634895-1-1.html 这次华擎的H170 Hyper最大的特色应该是自带时钟发生器可以自由超外频 可是楼主好久没有折腾超频了。。。 两图中除了CPU外频 以 ...

维修经验

CPU液态金属会侵蚀cpu核心吗?

日本维修技术前阵子看到有人说,液态金属时间长了会侵蚀cpu铜盖,那么问题来了,这货会不会侵蚀核心呢? 评论 这玩意儿好像只对铝起反应 评论 不是说,cpu的盖子是铜的吗。。。 评论 不会,核 ...

维修经验

CPUm6i究竟支不支持e3 1231v3

日本维修技术官网上看支持列表没写有e3 1231v3,装机帖又有人晒,百度也没个明确答案,那究竟能不能点亮?有在用的chher说一下么 评论 升级最新bios肯定可以支持 评论 我的p67evo官网上也没说支持12 ...

维修经验

CPU华擎 HYPER 妖板 正确玩法

日本维修技术600元的 B150,10相供电,释放洪荒之力 注意必须官网 Beta 区的 BIOS 有 AVX 的 CPU 可能会掉缓存 启动时按 X 键激活 SKY OC,重启后进入 BIOS 160924164727.jpg (95.63 KB, 下载次数: 1) 2016-9-24 17:47 上传 ...

维修经验

CPUE5 2686 V3和i7 6800K如何选择

日本维修技术默认用,不超频,两者功耗是一模一样的 E5 2686 V3:2.0主频,3.5睿频, 18核心36线程 ,45M L3 咸鱼大约2500~3000元 i7 6800K : 3.5主频,3.8睿频 ,6核心12线程 ,盒装3000元 评论 性能应该是26 ...

维修经验

CPUHD530硬解4K能力还是有点弱呀!

日本维修技术播放器用PotPlay 64bit,各种优化后,跑4K @120Hz视频只能到70帧左右的速度,勉强能用! 显示器用的4K的优派VP2780 未标题-1.jpg (211.97 KB, 下载次数: 0) 2016-9-26 21:29 上传 评论 这个估计你没优化 ...

维修经验

CPU6900k 1.25V到4.2体质怎么样

日本维修技术如图,体质怎么样,ring是35,没敢试了,都说ring高了毁硬件 评论 不错的U,但不算雕,上4.4就大雕了,这电压上4.5的目前没见有人发图 评论 谢谢前辈告知 评论 我这个用1.2V超的4.2,R ...

维修经验

CPUI3 6100 华擎B150M pro4超4.5g测试。

日本维修技术看看论坛没多少i3 6100的帖子,就转下自己发的show贴里面的数据,给大家参考下。家里还有当年的神U i3 540 oc 4.5G在给老妈用。 不知道数据上正常吗?有6100的朋友可以告诉下,另外是不有 ...

维修经验

CPU7系u会兼容100系主板吗?

日本维修技术RT,听说要推200系板,100系还能用吗以后。。 评论 兼容的 评论 感谢!以后换u就行了,目前消息200系板会有新的特性吗? 评论 24条PCI-E 3.0通道、支持Intel Optane混合存储技术、十个USB 3 ...

维修经验

CPU有心入5820k了,求教下温度问题

日本维修技术一直徘徊在6700k和5820k之间,6700k现在这德行直接把我推向了5820k啊,从2600k升级上来,三大件都要换,现在唯一疑惑的是IB-E ex这种顶级风冷能不能压住4.5g的5820呢?毕竟刚刚买一个多月。 ...

维修经验

CPU6600&6600K才100的差价

日本维修技术太少了吧。。。 6600.JPG (106.91 KB, 下载次数: 0) 2016-10-1 10:30 上传 评论 毕竟只是i5而已…… 评论 上z170 6600也能超,等于没区别,差价能有100已经不错了 评论 然后又见不超频人士推荐超频 ...